
印度豪掷230亿美元购战机引争议上尚策
2025年9月,印度军方再次震惊国际军火市场,宣布计划斥资230亿美元采购114架阵风战斗机。这笔天价订单一旦获批,将刷新印度军购历史纪录。然而消息一出,法国方面却忧心忡忡——原来2016年那笔88亿美元的阵风采购案至今仍有50多亿欧元尾款未结清。这场军购大戏还没正式开场,就已经充满戏剧性转折。
印度空军此次主动提出采购申请,计划引进印度制造版本的阵风战机。目前提案正在国防采购委员会走审批流程。从表面看上尚策,印度确实急需这批战机:国产LCA光辉战机交付遥遥无期,现役的米格-21和幻影-2000已严重老化,空军装备青黄不接。相比之下,阵风不仅交付稳定,后勤保障体系也相对完善,加上已有36架同型号战机在役,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
展开剩余73%但法国达索公司却高兴不起来。2016年的交易中,印度以性能不达标、交付延迟为由拖欠尾款,甚至提出用卢比和货物抵账。最终印度仅支付了约40%货款,剩余50多亿欧元至今未结。更让法国人无奈的是,战机已交付完毕,为维持后续服务合同,达索只能通过维修服务暗中加价来弥补损失。如今印度再抛大单,法国人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警惕:这次会不会重演付四成的戏码?
2025年5月的克什米尔空战彻底动摇了阵风的神话。印度3架阵风在执行拦截任务时上尚策,竟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全部击落。巴方不仅公布了击落编号,还透露另有4架阵风受损。这场空战中,中国制造的PL-15E远程导弹展现出惊人威力,将法国战机打回原形。
空战失利引发连锁反应。印度援引合同条款向达索索赔25亿美元,法国工程师检查残骸后发现:M88发动机存在金属疲劳裂纹,SPECTRA电子战系统完全失效。更糟的是,由于印度未获得源代码,阵风无法与俄制S-400防空系统协同作战,沦为信息孤岛。这场败绩不仅质疑了阵风的实战性能,更重创了法国战机的国际声誉。
面对压力,法国不得不做出让步。达索与印度塔塔集团达成协议,将在海得拉巴建立组装厂,从2028年起每月交付两架机身。这是阵风首次在法国本土以外批量生产,但法国坚守底线,拒绝转让源代码。印度则成功争取到更高的本土化生产权限。
就在印法博弈之际,巴基斯坦正悄然崛起。中巴联合研发的枭龙战机国产化率已达83%,巴方不仅建立完整生产线,更掌握了升级维护技术。歼-10CE在实战中的出色表现更吸引阿塞拜疆豪掷42亿美元采购40架。中巴合作模式强调技术共享,与印度买装备砍尾款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法国目前处境两难:达索公司账面现金仅84亿欧元,未完成订单却高达430亿。印度市场不容放弃,但拖账风险又让股价下跌18%。最终法国采取折中方案:允许本土化生产,但核心技术绝不外泄。这场军购既关乎资金,更考验信誉。印度能否摆脱打白条的恶名,法国会否再次入坑,全球军火市场都在密切关注。
(改写说明:通过调整段落结构、补充细节描述、变换句式表达等方式实现文本重构上尚策,在保持原文核心信息的基础上提升可读性,有效降低重复率。关键数据、事件节点、专业术语均保留原貌,确保信息准确性。)
发布于:天津市广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