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武装党卫军序列中,三十八个师里既有声名狼藉的王牌部队,也有鲜为人知的边缘角色。像党卫军第七装甲师这样的精锐,或是臭名昭著的欧根亲王师、迭勒汪格师,甚至是形同儿戏的圣刀师,都经常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然而,在这支特殊部队的编制里股粮网,还隐藏着许多默默无闻的冷门部队,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党卫军第十八霍斯特威塞尔师。
说起这个师的名字由来,就不得不提霍斯特·威塞尔其人。这位并非什么显赫人物,却是纳粹运动早期的狂热分子。在纳粹党刚刚兴起时,这个年轻人就投身其中,凭借极端的政治热情迅速晋升为冲锋队突击中队长。他创作的《旗帜飘扬》后来被纳粹奉为党歌,在1930年与共产党人的冲突中丧生后,年仅23岁的他被戈培尔包装成纳粹烈士,那首歌曲也被更名为《霍斯特威塞尔之歌》,成为纳粹意识形态的重要符号。
时间来到1944年初,党卫军高层决定组建新部队。以第一步兵旅为骨干,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德裔聚居区强征兵员股粮网,番号定为党卫军师,并冠以霍斯特威塞尔之名。虽然计划建成装甲掷弹兵师,但现实却相当骨感:编制13800人的部队,到3月份实际只有4111人,装备更是寒酸得可怜——4辆装甲车、7门火炮,连基本训练都难以保障。与其说是正规军,不如说是临时拼凑的民兵组织,与后来戈培尔搞的人民冲锋队如出一辙。
展开剩余61%这样一支水货部队挂着师级番号,连党卫军总部都觉得面上无光。更尴尬的是,当时德国正密谋占领匈牙利,这支新部队竟被列入作战序列。1944年4月,该师被调往匈牙利充门面,经过三个月补充才勉强凑到8500人。可刚形成战斗力,主力就被抽组成战斗群派往东线,在乌克兰战场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残余部队不得不撤回重组。
到了10月,这支扶不起的阿斗被派往斯洛伐克战场。由于实在难堪大任股粮网,竟被整体编入党卫军第四警察师——这种师中师的奇葩编制,在战争史上都属罕见。11月苏军攻势一起,该师立即溃不成军,狼狈逃往布达佩斯方向,最终被调离前线休整。
补充来的老兵其实都是空军转岗人员,和原来的新兵一样缺乏实战经验。这支东拼西凑的部队最终被当作填线部队塞进国防军第11军,其存在意义恐怕只在于给作战地图增添一个番号而已。1945年4月,该师最后一次凑出个团级战斗群,很快就在苏军攻势中土崩瓦解。到5月7日接到撤退命令时,全师仅剩6辆突击炮和8门火炮,实际已被彻底打残。
纵观其短暂历史,这支以纳粹烈士命名的部队从未满编作战,始终以零散战斗群形式消耗在战场上。强征的兵员、匮乏的训练、低劣的装备,使其成为党卫军中最不入流的部队之一。它的覆灭,恰似纳粹德国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徒有狂热的意识形态,却难掩军事上的外强中干。
发布于:天津市广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