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解体后,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昊天优配,留下了庞大的军事遗产。为了妥善处理这支军队的归属问题,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加盟共和国共同成立了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部,由苏联最后一任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担任总司令,作为过渡时期的军事管理机构。
在这段过渡期内,各加盟共和国开始根据境内驻军情况和国防需求,着手组建自己的军事指挥体系。其中,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在1992年3月16日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时任总统叶利钦亲自兼任代理国防部长,而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司令格拉乔夫大将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一个月后正式接任国防部长一职,成为俄罗斯首位专职国防部长。
那么,这位格拉乔夫部长的得力助手,俄罗斯首任总参谋长是谁呢?
他就是苏联和俄罗斯的著名将领维克托·彼得罗维奇·杜比宁大将。1943年2月,杜比宁出生在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乌拉尔卡缅斯克市。18岁那年,他毅然投身军旅,先后在远东坦克学校和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深造,从此开启了他与装甲部队的不解之缘。
在装甲部队服役的近20年间,杜比宁从一名普通的坦克排长做起,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逐步晋升至师级指挥官。他历任坦克连连长、第29坦克师第32坦克团训练营营长、第32坦克团团长昊天优配,最终成为苏联白俄罗斯军区近卫第8坦克师师长,在装甲部队的各个层级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展开剩余69%按照苏俄军队的传统,长期服役并担任中高级职务的军官通常会被选派到总参军事学院进修,为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做准备。杜比宁也不例外,1984年9月,他从著名的伏罗希洛夫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后,被提拔为中亚军区第32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一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参与并指挥了两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
第一场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当时阿富汗领导人阿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这激怒了苏联高层。1979年12月,苏联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作为中亚军区第4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杜比宁在1986年4月亲自率部参与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作战行动。
第二场是苏联北方集群从波兰撤军行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波兰驻军协议使波兰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影响力急剧衰退。作为基辅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杜比宁负责组织了苏军北方集群从波兰的撤离工作,这不仅是苏联军事力量收缩的重要标志,也象征着苏联时代的终结。
苏联解体后,许多高级军官面临退役或转业的命运。但杜比宁却迎来了军旅生涯的新高峰,他在新成立的俄罗斯军队中担任了仅次于国防部长的要职,并创下了四项令人瞩目的记录:
首先,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参谋长。1992年6月10日,49岁的杜比宁被叶利钦总统任命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成为俄罗斯独立后最年轻的总参谋长。相比之下,现任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是在57岁时获得任命的。
其次,他创造了总参谋长任期最短的记录。在担任总参谋长仅5个月后,杜比宁就因癌症于1992年11月22日在办公室去世。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仅次于他的是任期7个月的萨姆索诺夫大将。
第三,他是最早去世的俄罗斯总参谋长。这位从坦克排长一路晋升上来的将军,在49岁的壮年就离开了人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首位在任期间去世的总参谋长。
最后,他是唯一一位没有担任过大军区或军种司令的总参谋长。虽然杜比宁曾指挥过集团军级部队,但从未担任过军区或军种主官。这与大多数总参谋长的晋升路径不同,例如现任总长格拉西莫夫就曾先后担任过多个军区司令。
杜比宁的军旅生涯虽然短暂昊天优配,但他在苏联和俄罗斯军事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乌拉尔的小城青年到统领百万大军的最高将领,他的人生轨迹见证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转折,也展现了俄罗斯军事体系的转型过程。
发布于:天津市广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